今周刊每年評選年度風雲人物,今年負責寫張忠謀,稿子總共寫了三個版本,這是第一個版本。
文 / 林宏文
台積電董事長兼執行長張忠謀,今年繳出台積電歷來最佳的營收及獲利表現,用成績證明他是全球半導體業績效最好的執行長;此外,他更親身力行,推動各種新觀念,並以提升更高的附加價值,取代過去長時間的工作,讓台灣產業競爭力可以再上層樓。
去年六月,張忠謀重新回任台積電執行長,當時外界一片驚呼聲,但是,經過一年多來,台積電領先的龍頭地位更加超前,營收獲利表現也驚人成長,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高達一二 O 八億元,不僅創下台灣上市公司新記錄,也領先第二名鴻海的五五七億元一倍以上。
張忠謀為台積電建構的,是競爭者已無法追趕的障礙,不僅投入研發經費以十億美元計算,從今年起,台積電很可能連續三到五年,資本支出都會超過五 O 億美元,不僅已超越半導體龍頭英特爾,和三星電子已並駕齊驅。
七十九歲的張忠謀,要在他台積電最後一任執行長期間,也就是未來五年內,讓技術提升與資本注入兩大策略,成為台積電大舉甩開同業的關鍵。他也明確預估,五年內,台積電每年稅前盈餘都要成長一成以上,展現他高度的自信。
仔細探究台積電未來五年的成長,將有七成比重來自國際半導體的整合元件大廠(IDM),原因當然是台積電不斷提升技術與成本競爭力,已讓眾多大廠都放棄蓋廠的計畫,而願意把台積電當做是未來主要生產的工廠。爭取 IDM 訂單,讓全世界晶圓製造訂單都流向台積電,正是二十五年前張忠謀籌畫創立台積電時的夢想,如今終於實現。
不過,雖然台積電已達到許多企業望塵莫及的成就,他的眼光卻不僅局限在科技業中,他利用公務繁忙之餘,代表政府參與各項國際事務,也到處演講傳播新觀念與理想,從環保、教育,到重新思考台灣的競爭力與附加價值等,展現他更多元的社會關懷。
例如,台灣長時間的超時工作,但從事的卻是利潤日漸微薄的製造代工,張忠謀就不斷強調認為,台灣要認真思考,到底我們創造了多少附加價值?他提出一個非常簡單的定義,所謂的附加價值,就是「你從客戶那裡獲得的錢,減掉你要付給供應商的錢」,這個金額,就是企業的附加價值。
因此,張忠謀說,常聽台灣人說愛拚才會贏,「但我完全不同意,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,不要超時工作,應把時間拿來經營家庭、朋友及興趣,對自己、家庭及工作有所承諾。」
辛勤工作至今已五十年的張忠謀,前半生在美國,後半生則奉獻給台灣,他認為,工作其實只有一個目的,就是要「有效率地做對的事情」,他期待所有企業都跟台積電一樣,不要靠超時工作,而是重新思考本身的競爭優勢。
張忠謀不僅這麼說,也在台積電推動八 O 八專案,也就是八成的員工每天要在晚上八點以前下班,他自己更是如此奉行,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會議,也要求每個會議參與的人數減少,他自己則從每周工作五十小時,降低到四十小時。
台積電雖也稱為晶圓代工業,但卻是毛利近五 O% 的高附加產業,是鴻海、廣達等代工業的十餘倍,在鴻海員工跳樓事件引起社會許多反思、製造產業正在中國不斷西移的時刻,永遠走在時代最前端的張忠謀,已經給了一個最好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