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/ 林宏文
IC設計一直是國內未上市股票的焦點,通嘉科技近三年每股稅後純益為四.二一元、六.八七元及五.○五元,連續三年名列《今周刊》未上市公司一百強,到底通嘉有哪些能耐,可以創造出這麼好的經營成績?
在興櫃市場中,除了IC設計股王瑞鼎外,最受矚目的公司,非通嘉科技莫屬,尤其是通嘉擁有國內類比IC廠商中少有的獨特技術,加上台積電創投的加持,更讓通嘉成為近三年未上市一百強中耀眼的新明星。
近幾年,類比IC產業是台灣IC設計族群中最紅火的領域,除了成立超過十年的立錡、致新等領先廠商外,新公司也不斷出現,全球市占率不斷提升。
受台積電青睞並投資
其中,技術上擁有相當特色的通嘉,就是最值得關注的一家。早在○四年五月,台積電開發出高壓製程的半導體製造技術,高達五○○伏特的項目,通嘉就是第一家量產成功的公司,如今,台積電繼續開發七○○伏特的高壓製程,通嘉仍是台積電大力支持的客戶之一。
通嘉有七成營收來自 AC/DC〈交流電 \ 直流電〉的產品線,這個產品線在電源管理IC中,困難度比較高,也讓營收僅八億餘元的通嘉,成為產業界中無人敢忽視的競爭者。同時,在專利申請上,通嘉也是國內排在立錡、致新後的第三家公司,目前核准專利已有三十多項。
此外,通嘉還有另一個特色,就是擁有台積電旗下創投 Venture Tech 的投資,雖然比率上只有四.六%,無法與創意電子這種台積電持股近三六%的策略性投資相比,但在國內IC設計業中,台積電難得投資設計公司,也讓通嘉備受市場注目。
通嘉的創辦人、現任總經理李皓民,是通嘉掌握產品與技術的靈魂人物。二十年前,李皓民念交大電子工程系碩士時,指導教授就是現任交大校長吳重雨。吳重雨當年是國內類比IC的權威,由於實驗室位於交大舊校區的三○七室,因此成為著名的三○七實驗室。這個實驗室培養出國內許多一流的IC設計人才,包括聯發科副董事長卓志哲、聯發科副總呂平幸、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皓、富晶半導體總經理俞再鈞、力原通訊總經理黃振昇及副總林明仁、華星科技總經理吳添祥等人。
李皓民回憶,當年吳重雨要求每位學生,畢業前都要做出一顆真正的IC,否則論文就過不了,因此,他在畢業前,就在與交大有合作關係的聯電晶圓廠中,做出第一顆電壓控制振盪器IC。
堅持走類比IC之路
至於為何會選擇冷門的類比IC領域,而非當時最熱門的數位IC?李皓民說,當時他覺得類比IC比較難,如果自己有本事做出來,未來價值會比較高,因此他選擇投入這項沒人注意的產業。也因此,當很多同學已在數位IC上大放異彩時,李皓民還熬了一段很長的時間,直到近幾年類比IC受到重視,通嘉的競爭優勢才逐漸被發現。
李皓民早期擔任茂達電子研發副處長,後來離職創辦通嘉,通嘉的名稱,就是取和通創投及技嘉科技兩個最初的股東名字所組成。當時,李皓民就很清楚通嘉是較晚成立的後進者,一定要發展困難度更高的 AC/DC 產品,於是他再把當年三○七實驗室的精神拿出來,也奠定了目前在業界一席之地。
至於去年十一月受邀擔任通嘉董事長的黃彥群,則是從台積電退休的半導體老將。台積電成立於一九八七年,當時黃彥群從工研院調任至台積電,歷任晶圓一廠廠務經理、生產線經理一直到廠長。後來隨著廠房不斷增建,黃彥群帶著十幾個人負責廠務工作,可以說是國內半導體業蓋廠經驗最多的元老。之後他還歷任行政副總、董事長特助兼發言人等職位,○二年三月底從台積電退休。
黃彥群個性風趣隨和,朋友也很多,這與他早年畢業於海洋大學輪機系,曾經當船員跑過船的經驗有關。他打趣地說,因為船上太無聊,沒事就與人聊天互動,後來工研院缺廠務人員,他就去應徵,沒想到就因緣際會進入半導體業,還幸運地加入台積電,並做到副總退休。黃彥群表示,他對通嘉的經營團隊及發展方向都很認同,但他會運用過去在台積電學到的管理經驗,協助通嘉建立更清楚的管理制度。
至於通嘉未來的成長性,李皓民與黃彥群都認為,過去三年,通嘉的年平均成長率都在兩成至三成之間,即使經歷金融海嘯,他們也認為通嘉未來還可以維持一五%的成長,比產業的平均水準要高。
根據 iSuppli 的統計顯示,目前類比IC應用有三大領域,包括消費性電子、資料處理〈data processing〉產品及無線通訊。這三大產品線分別以液晶電視、筆記型電腦及手機為主,而這三項剛好都是台灣的強項;因此,未來台灣類比IC的機會還是很大,通嘉科技擁有人才、技術與股東等優勢,未來的表現值得期待。
李皓民 Profile
出生:1963 年
現職:通嘉科技總經理
學歷:交大電子工程研究所碩士,交大電子物理系學士
經歷:茂達電子研發副處長
通嘉成功 3 關鍵
1. 經營團隊掌握難度較高的類比 IC 技術。
2. 與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形成緊密的製造及投資關係。
3. 掌握成長性最大的電源管理 IC 技術及客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