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位「鴻海通」給郭台銘的一封信 鴻海已經到了非變不可的轉捩點

文章目錄

作者 / 林宏文、陳翊中、林易萱

十幾年來高度成長的鴻海,○八年的表現卻讓許多長線投資股東跌破眼鏡。回顧去年的試煉,股東對鴻海、還有總裁郭台銘仍有期待,但也不約而同地認為,鴻海應加速轉型腳步,才能成功從「製造鴻海」轉型為「科技鴻海」。

編按:一年一度的鴻海股東會將在四月十六日登場。去年,金融海嘯重創台灣製造業,身為代工龍頭的鴻海,也難倖免。○八年自結獲利新台幣五五一億元,雖然營收成長了一五%,但獲利卻衰退二九%;而股利的發放,也創下六年來新低,看得出鴻海希望手握現金,以度過不明朗的景氣。

在股東會前夕,《今周刊》邀請三位資深的鴻海股東,寫下一封給郭總裁的信。

對於鴻海,他們從不同的角度,各自有獨到的觀察和見解;從股東的心聲中,可以看出他們對鴻海仍有信心,但也都認為,鴻海已經到了非改變不可的轉捩點。以下為信件內容:

觀察鴻海逾十年的外資分析師:

提升營運效率,是鴻海當務之急

觀察鴻海這麼多年,我對鴻海十幾年來高度的成長,印象深刻;鴻海也是我十多年分析師生涯所見過台灣公司中,讓投資人獲利最豐厚的傑出企業。

不過,去年卻是鴻海表現最走樣的一年。很多長線投資股東大量出脫鴻海股票,鴻海出了什麼狀況?董事長郭台銘又該做哪些調整?在股東會前夕,我想提供三點建議。

首先,要盡快提升公司效率。前兩年,郭台銘宣布將退居幕後,造成各事業群誰也不服誰,大家都在做郭台銘所說「爭權奪利」的事。為了追求績效,每個部門同時投資熱門產業,如電視或LED,造成重複投資。

此外,鴻海過去為了分散製造基地,在中國各地投資眾多新據點,目前差不多有十幾個,難免有重疊之處;加上鴻海宣布跨足各項新事業,如軟體園區、醫療、通路及環保節能,若原本的事業沒有做好,太多新投資可能再讓企業失焦。我認為應重新聚焦本業,並盡速提升營運效率,然後再想辦法轉型。

除了投資公司太多,鴻海的子公司也太多。過去,富士康為了服務手機客戶,切割獨立有其必要,但隨著產品線愈來愈整合,手機與電腦的界線變得模糊,iPhone 現在讓鴻海代工,為什麼不是給富士康?未來小筆電〈Netbook〉又該分給誰做?

子公司太多,這類爭議就會加劇,目前許多業務與鴻海產生衝突,尤其景氣不好,訂單少很多,若能併進鴻海,是好時機;資金有限時,若能集中發展,會產生更大效益。

再者,要增加公司治理的透明度。鴻海旗下設了許多投資公司,投資公司再去投資,財報上看不到,也追蹤不到投資效益。目前投資上限和項目都已開放,已無必要,否則投資人永遠很難讀懂鴻海的財報。

第三,鴻海不能再忽視中國低價山寨市場的潛力。過去鴻海以照顧歐美大型客戶為主,但山寨興起,代表新興國家有這樣的需求,只是過去的生產體系無法滿足。山寨手機的商機,鴻海之前就沒有搶到;現在山寨筆記型電腦市場已成形,也將是鴻海無法迴避的課題。

山寨產品品質、價錢低,運作效率快,而且小量多樣;鴻海向來以品質及成本為競爭優勢,與山寨市場特性有差異。因此若要切入山寨市場,現有團隊也許無法做得很好,可能要切割,有些廠專做大量化產品,有些廠專做山寨機代工,價格便宜一點、速度快一點。

類似比亞迪這樣的公司出現後,對鴻海的衝擊可以預見,鴻海應該面對這種競爭,不能只靠打官司一種辦法來解決。

不過,鴻海的體質還是很強健,金融風暴持續進行,市場對低價的需求更大,尤其日本客戶面對日幣升值,對低價代工、製造外包的需求大幅增加,這是對鴻海有利之處。

去年,中國製造業訂單大萎縮,對經濟造成衝擊。因此,大陸有關當局在執行《勞動合同法》時,就採取比較放鬆的方式,讓製造業可以喘口氣。在這個情況下,鴻海擁有最佳的談判籌碼,因為各省都想吸引鴻海去投資設廠。鴻海應利用這個機會,拿出成績挽回投資人信心。

〈整理.林宏文〉

長期持有鴻海股票的資深大戶:

鴻海轉型,得靠軟體提升價值

如果朋友問我,現在可不可以投資鴻海,我會建議等兩年再說。

這兩年,是鴻海能否由「製造鴻海」轉型為「科技鴻海」的關鍵期。無論生技、汽車、環保節能等新事業,都不是一、兩年可以開花結果;而目前主要產品線如PC、手機、網通,前兩項各有隱憂,三塊去了兩塊,今年業績成長力道不會太強,成長幅度將遜於往年。

以PC來說,鴻海來自於桌上型電腦的營收占整體比重高達五成,隨著NB取代桌上型電腦的趨勢日益明顯,這部分的營收和獲利將會被侵蝕。雖然鴻海也積極切入NB代工,但只停留在OEM層級,論研發及反應能力,仍比不過廣達、仁寶等大廠,現在只能用犧牲毛利換取訂單的方式,業績難有突破。

就手機來看,鴻海的三大客戶是摩托羅拉、諾基亞和蘋果,摩托羅拉市場占有率迅速衰退,至於諾基亞在金融海嘯後,已逐步將外包的代工訂單收回,只剩下蘋果的 iPhone 訂單。

目前,比較看好的剩下智慧型手機,鴻海擅長大量製造、降低成本,未來將以低階智慧型手機為主。但是聯發科已開發出低階智慧型手機的公板〈套裝式模組〉,意味著大陸山寨機廠商產品採用聯發科晶片,就可以快速上市,壓縮了富士康的獲利。我預期富士康的獲利成長幅度,將從三○%修正至一○%左右。

至於新事業,本來我很看重鴻海在汽車業的發展,但幾年下來,它只能切入三線、四線的汽車廠,還看不出具體成效;和IBM合作切入環保節能,需要時間發酵;和訊聯合作投入生技領域,更要花五到十年才能開花結果。「科技鴻海」的成長樹苗,我還沒看到。

雖然這兩年鴻海業績比較黯淡,但它確實還是一家好公司,未來獲利如果要再起飛,一定要把軟體加進硬體裡,提升附加價值。鴻海在高雄所投資的軟體科學園區,正是朝這個方向布局。包括IBM、DELL、HP也都是朝這個方向發展。因為未來雲端計算崛起,會應用到很多軟體,軟體的毛利率遠高於純硬體。不過,這些還需要耐心觀察。

〈整理.陳翊中〉

鴻海股東會常客劉台安:

郭台銘要認清「現金為王」!

參加過無數次股東會,聽過許多上市櫃老闆報告,就我幾次在股東會及私下所觀察的郭台銘董事長,有幾個特質。

在股東會上,郭台銘的經營報告,字句用語深入且專精,不喜歡報導不準確的記者參加股東會,這一點實際上有他的苦衷,但也看出他性情的真誠和踏實。

也因為專業執著,郭董很在意公司獲利、營運狀況及股價。股東會的說明報告,雖然不提及股價,但在投資報酬上會給股東確實的交代。

很多時候,投資一個公司,公司領導人的性格是一個指標。郭台銘的苦幹實幹,讓鴻海的發展不是浪得虛名;再則考量自己,在家庭穩固後,重新全力衝刺事業。

現在全球面臨金融海嘯,要讓整體經濟恢復過去榮景,恐還需要一段時間。這屆股東會,我有幾項建議:

首先將盈餘全部保留現金,配股票不配現金暨轉增資;利率長期看低,應增添銀行借貸或發行債權,充實營運資金。再來,設立鴻海品牌的3C賣場流通事業,壯大現金收益及代工產品企業行銷體,取得土地店面,創造就業。

而在大陸的投資和擴張,必須謹慎小心,要深度了解大陸市場的人文民族性及政經文化領導。利潤及資金,宜留在第三地或台灣。

最後,購併後消滅公司中的「肥貓」,留住優秀員工,以促成長久的競爭力。

〈整理.林易萱〉

error: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
回到頂端